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科学减灾依法应对 防患于未然 ——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谈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

科学减灾依法应对 防患于未然 ——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谈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

发表于: 2015-05-12

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.gov.cn 2015-05-11 19:50 来源: 中国政府网

2015年5月12日是我国第7个防灾减灾日,主题是“科学减灾依法应对”,5月11-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。

防灾减灾日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?如何更好地建立起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?政府在灾难预警、风险排查方面有什么强制性的措施?今年的“防灾减灾日”演练有什么具体打算?这种演练希望达到什么效果?4月25日尼泊尔地震发生后,我国西藏地区也遭到重创,请问这样突发的灾情我们会立即启动怎样的救灾机制?2015年5月11日15时,民政部副部长、国家减灾委秘书长窦玉沛做客中国政府网,就我国第7个防灾减灾日与网友在线交流,并回答网友关心的问题。

设立防灾减灾日 防患于未然

访谈伊始,窦玉沛向网友们具体介绍了防灾减灾日的设立背景和意义。在他看来,防灾减灾日的设立不仅是政府执政为民的体现,而且对老百姓本身也是非常必要的。在防灾减灾日,既要开展防灾减灾方面的各种科学研究,组织防灾减灾各方面应急演练,开展对各种灾害隐患点的排查。与此同时,通过对防灾减灾的广泛宣传,大家可以更好地学习到一些自救避险和互救的知识,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,这样在灾害发生时就能够有备无患,从而让百姓实现人人平安、家家幸福的目标。

启动应急救援机制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

受4月25日尼泊尔8.1级地震的影响,我国西藏地区也遭到了重创。以这次西藏救灾为例,窦部长指出应对突发灾害,除了要有合理的救灾应急响应机制,同时科技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。这既体现在防灾减灾的科技应用方面,比如国家减灾委专门设立专家委员会,专门研究防灾减灾领域科学研究、科学成果转化和科学技术的运用。在对这次地震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作出初步评估时,专家委就运用了基础地理数据、遥感影像数据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以及灾害评估的相关模型和方法。同时在救灾指挥体系方面,通讯、交通等一系列方面也都离不开科学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在这次的西藏抗震救灾中,灾区的各级党委政府、人民群众、解放军、武警和公安干警,消防官兵都冲在一线,克服高原缺氧、天气寒冷、交通不便等问题,第一时间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,组织群众转移,抢修损毁的道路和基础设施。窦部长将唐代诗人岑参的诗稍作修改,“万里奉国事,一身无所求。也知塞垣苦,岂为妻子谋”,献给在西藏支援灾区建设和救灾的同志们,也献给社会力量、爱心人士、到达现场的志愿者们。他说,这是他们当时在救灾现场最真切的感受。

加强科普宣传教育 科学减灾依法应对

最后窦部长谈到,我国在自然灾害方面,具有灾害种类多、影响范围广、发生频率高、造成损失重等几个显著的特点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,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,我们国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几率,将会进一步增大。并且随着地球地壳运动的变化,目前地震活动比较活跃并处于地震多发时期,地震灾害的风险也大幅增加。

面对严峻的减灾救灾形势,加强科普宣传教育,提高公众自然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。在这次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,要把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作为重要内容,宣传普及自然灾害防范和自救互救知识。“其中防灾减灾演练是重头戏。通过演练,使参与的公众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、特点和危害,掌握避险和逃生等基本技能,提高公众自然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,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”窦部长说。并且,面对当前老百姓在防灾减灾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的情况,窦部长也勉励大家在这些方面多一些投入,因为这是一件成本很低、有备无患,同时关键时刻用得上的大事情。(张倩倩)